藏醫曆算學院(Mentseekhang)是印度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藏醫藥學系統(Sowa-Rigpa)研究中心,其目標是透過推廣和提供傳統的西藏醫藥學和曆算、科學實踐,改善人們的生活。

Typography
  • Smaller Small Medium Big Bigger
  • Default Helvetica Segoe Georgia Times

『國際西藏郵報2018年7月24日台北編譯報導』印度卡納塔克邦,科勒高 – 科勒高東德林是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內五座西藏定居點之一。 《國際西藏郵報》(TPI)記者丹增措姆(Tenzin Tsomo)在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科勒高西藏定居點進行了一系列特色報導。

藏醫曆算學院(Mentseekhang)是印度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藏醫藥學系統(Sowa-Rigpa)研究中心,其目標是透過推廣和提供傳統的西藏醫藥學和曆算、科學實踐,改善人們的生活。

藏醫丹增曲東(Tenzin Choedon)談到這座研究中心「藏醫曆算學院」(Mentseekhang)於1961年3月23日由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在印度達蘭薩拉創建。最初,是十三世達賴喇嘛尊者在拉薩創建,至今已有102年的歷史。在東德林,於1987年成立。後來這座新的建築物,由我們的合作社贈予我們,我們將研究中心搬遷到這裡。面積是5000平方英尺。這座新建築是建於1997年。印度南部的所有四個西藏定居點都有藏醫曆算學院分院,我認為主要是因為尊者鼓勵成立這個機構。

「當時藏醫曆算學院在印度開始時,藏醫益西東珠(Yeshi Dhondup)是懷有抱負的藏醫醫生的老師。當時只有一位老師,學生不多。學生可以每三到四年註冊一次,所以四年才有一批畢業生;但自2017年以來,我們每年開始都有一批畢業生。」藏醫丹增曲東說,「在尊者生日那天,我們把老年人的年齡定為他們從70歲降為65歲,即可獲得優惠。因此,65歲以上,我們機構提供的所有藥品都是免費的。他們只需支付消費稅。關於患者人數,冬季患者的人數與其他年份相比要少得多。冬季是大多數西藏商人和婦女赴首都城市謀生的季節。所以,只有老人留在家裡,他們很難來到這裡。平均每天約有20-30名病人。」

「東德林,大多數常見主要症狀是背痛、關節疼痛、上腹部疼痛和肝炎。在西藏人民中,糖尿病和高血壓也很常見。所以,這些都是主要的疾病。人們也來到這裡治療鼻竇炎、感冒和其他輕度疾病。所有的藥物都是在達蘭薩拉製造的,但現在正計劃將工作人員從那裡轉移到班加羅爾。我們在達賴喇嘛高等教育學院獲得了10英畝的土地面積。」藏醫益西東珠補充說,該項目是「CAPS」,即學院、行政、藥房和員工區。這個項目旨在增加每年學生的入學率,因為這樣他們可以補足更多對醫生的需求。也將使我們的服務更有效率。藏醫曆算學院將在南北有兩個主要的中心。現在通過這個項目,我們每年可以擁有一批合格的醫生。

藏醫曆算學院在印度16個邦擁有51間分支診所。城市和大型西藏難民聚居區的許多診所都有3-4名住院醫生和首席醫療官。

2016年3月23日,在達蘭薩拉大乘法苑舉行了藏醫曆算學院成立100周年的慶典活動。西元1916年,十三世達賴喇嘛在西藏首都拉薩建立了門孜康。然而,由於中共的入侵和佔領,1959年,尊者達賴喇嘛逼迫流亡,八萬多藏人跟隨而至。在印度政府的安排下,尊者和藏族難民暫居穆索日。一年後即1960年,轉遷達蘭薩拉,作為固定的居住地和流亡藏人的社會中心。為了繼承,維護和發揚藏民族輝煌的傳統文化,尊者在這裡開始設立宗教,文化和教育機構。1961年3月23日,尊者達賴喇嘛在達蘭薩拉重建門孜康。最初的藏醫曆算學校,是在達蘭薩拉的喬普拉眾議院和格萊莫農舍兩個獨立的校園中開始,只有一個醫生和十名學生。曆算家羅智嘉措和醫師葉西東丹,擔任了藏醫藥和天文曆算的老師。1967年兩校合併成作門孜康,1974年門孜康從麥羅甘吉轉移到現在各科的總部——崗尖基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