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喇嘛尊者在德里談幸福和沒有壓力的人生

2018年4月25日,尊者結束演講與現場人群互動。

心靈生活
Typography
  • Smaller Small Medium Big Bigger
  • Default Helvetica Segoe Georgia Times

『國際西藏郵報2018年4月25日台北編譯報導』 2018年4月25日上午,達賴喇嘛尊者應邀出席由新德里「速度48」組織在新德里印度理工學院(IIT)舉辦的活動,期間尊者以「振興和恢復源自本國失去的精神和文化遺產」專題進行公開演講。受到「速度48」組織創辦人寶魯芮(Parul Rai)女土和印度知名演員蒂絲卡.恰普拉(Tisca Chopra)的熱情迎接。

致歡迎詞時,蒂絲卡.恰普拉說,她發現在印度理工學院發言令人戒慎恐懼,同時介紹紐約時報形容世界最知名的人物達賴喇嘛尊者。她提出想要知道答案是什麼的幾個問題--我們的目標是快樂嗎?慈悲能夠學習嗎?什麼是美好的人生?

接著斯里瓦斯塔瓦女士邀請尊者開始談話;尊者一開始仍以慣用的招呼語問候在場的與會者。「親愛的兄弟姐妹們,我的好朋友們,特別是因為我支持女性領導促進更大慈悲心而稱呼我女權主義者達賴喇嘛的前愛爾蘭總統瑪麗.羅賓遜(Mary Robinson)。實驗證明,女性對他人的痛苦更加敏感和具有反應。我們都從母而生,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在母親的關愛和照護下存活下來的。在人類歷史上,戰士、那些殺戮者,歷來都是男性。屠夫大多是男性。所以,正如我之前所說,在我們需要特別努力來促進愛和慈悲的時候,我相信女性可以發揮特殊的作用。」

「關於幸福和沒有壓力的生活,每一個可以感受快樂或痛苦的眾生都渴望快樂;因為動物、包括蟲魚鳥類都有許多不同層次的快樂,但沒有我們人類的大腦。他們的生命完全是感官的體驗,也就是為什麼有些動物比我們人類更具有敏銳的感官的原因。另則,我們擁有複雜的語言和思想,但這本身並不能阻止我們的大腦、不時地製造麻煩。由於對未來抱持有太多的期望,或者老是沈浸在過去而迷失自己,這些都會為我們帶來壓力和焦慮。」尊者說,「我們的基本天性是慈悲和善良,因為這是我們的生命開始的方式。沒有愛和情感,我們無法存活。因此,我們需要把我們的智能和善良結合起來。善良帶來內心的力量和自信,讓我們可以坦誠率直,所以我們的行為會是透明的,而由此吸引他人的信任和友誼。我們的生存和我們的未來都取決於他人,是我們的幸福源泉。如果我對這朵花微笑,花不會回應我的微笑。但如果我對另一個人微笑,她或他通常回給我微笑。沒有展現出對他人的善心關懷,我們無法快樂。」

「正如我曾說過的,我們都擁有一個既奇妙、又聰明的大腦。但是,如果這個大腦被憤怒、競爭和嫉妒所驅使,於是充斥著恐懼和焦慮。在這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主導之下,我們缺乏了道德原則和具有遠見的方法。然而,當我們把智慧的大腦與善心結合在一起時,我們了解尊重他人的權利,真誠地希望他人快樂,而不是找他們麻煩。」尊者補充說,「當情緒干擾了頭腦,我們無法運用我們的智慧,無法思考,甚至無法體會現實。所以,我們的頭腦必須保有冷靜、清晰和中立。我們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我們正在處理的任何事情,藉此獲得更全面的理解。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我們會更快樂,面對更小的壓力。」

尊者隨後將他的注意力轉向印度千百年的世俗主義傳統,展現對所有宗教傳統、甚至是無信仰者的尊重。所有的宗教傳統皆傳達愛與慈悲的信念,這是可以帶來和平、幸福和知足的美好價值。然而,由於今天存活的70億人類之中,有10億人口對宗教沒有興趣,所以這些宗教信念無法吸引所有人的關注。所以,世俗倫理相當重要。

尊者談到有神論和非有神論的宗教傳統。像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一些印度教的教義,這樣的有神論傳統相信一位充滿愛的造物主或神的存在。他們的追隨者相信他們也需要與其他存在的神,以愛和慈悲連結在一起。尊者形容這是一個強有力的想法,並接著解釋說,非有神論的傳統,像數論派 、耆那和佛教信眾認為生命沒有所謂的開始,因此有了來生和業力的概念。然而,耆那和數論派相信一個獨立的自我,而佛教教導無我,沒有獨立存在的自我,僅指在身體和心靈的基礎上的「我」。

「教授無我的目的,」尊者繼續說,「是為了處理我們的情緒。我的美國朋友、認知心理學家阿倫貝克(Aaron Beck)告訴過我,生氣時的消極情緒90%來自自我的投射。這與龍樹菩薩所教授的內容相應。作為龍樹菩薩的弟子,我個人體會與思惟龍樹菩薩的解釋,沒有任何獨立的存在,的確有助於減少情緒干擾的力量,也是實現和平與幸福的另一種方法。同時,寂天菩薩在他的論著《入菩薩行論》中,解釋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也會產生像憤怒這樣的消極情緒,而憤怒可以運用利他和善心對治。所以,我們可以做的是嘗試解決我們不安的情緒,發展善心,並實現內在的平靜。然後,我們可以與我們人類兄弟姐妹分享我們的經驗。」

印度理工學院班加羅爾分院的拉伊(Nivruti Rai)女士負責主持問答時間。達賴喇嘛尊者建議人們改變。例如,他們可以藉由檢查憤怒和挫折是否具有價值,進而理解憤怒的毫無益處。然而,慈悲是許多不安情緒的解毒劑。因為憤怒和慈悲是相反對立的,在以慈悲看待他人時、憤怒就少了。尊者並強調思考這些事情的重要性,經歷深入的理解後,成為一種信念。

被問及至愛的人去世,如何保有堅強;尊者建議認清現實。任何有生命的眾生,無論是花、還是我們的身體,都有一個開始和結束。生與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當我的導師過世時,如同失去我生命裡的靠山,我非常傷心。尊者解釋說,「然而,我意識到我應該做的是承繼遺志,而不是悶悶不樂、一蹶不振。」

告訴不知道如何決定跟隨哪個法門的人,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運用你的智慧,慢慢地仔細思考。向信任的朋友請教。在這樣的方式下做出決定。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必須果斷地付諸行動。

尊者回答關於為什麼好人和無辜的人老是受苦的問題,這是因為他們被那些有能力伸出援手、卻缺乏道德勇氣者所忽視。

最後,一位觀眾提問:我們是不是不完全都是自私的。尊者認為照顧好自己是很自然的,但建議不要愚蠢的自私,而是聰明的自私。想想我們彼此之間的相互依存性,只想到自己是不切實際的,所以實現自我利益的聰明方式,便是照顧他人的福祉。

演講結束時,尊者感謝所有來到現場聽他說話的人們。並要大家想想自己聽到了什麼,然後試著把他們所理解的東西付諸實踐。

尊者緩步離開,途中與人們短暫的互動;返回下榻的旅館。明天早上,尊者將搭機返回達蘭薩拉。